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,也是城市的根脉。独树一帜的开埠文化、华侨文化、潮汕文化,是汕头这座海滨城市的灵魂所在。此次总书记来到汕头,察看开埠文化陈列馆、侨批文物馆、小公园开埠区,再次彰显总书记对城市发展中文化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。这也启示我们,守护好“城市之魂”,关键是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,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。我们要深刻认识、准确把握总书记对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的具体要求,谨记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,妥善处理好历史和现实、保护和利用的关系,保护文化底蕴,建设现代城市,让古老与现代在城市中交相辉映、相得益彰。
“万物有所生,而独知守其根”。不管是文物古迹、历史街区、历史建筑,还是工业遗产、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们都是城市的固体记忆,都曾在历史风尘中留下沧桑故事。有了它们,城市的编年史才得以续写。历史文化保护作为留住城市记忆、延续城市文化、传承城市文明的重要举措,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要本着对历史负责、对人民负责的精神,传承历史文脉。近年来,汕头着力传承和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,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工作和开埠区修复改造工程,开埠文化专题博物馆群建设初具规模。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国庆假期,汕头接待游客392.51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18.46亿元,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。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,在城市的发展中注重文明传承、文化延续,不仅可以让城市留下记忆、让人们记住乡愁,也能更好促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。
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,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。注入了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精神,才会是丰满而坚实的,才能对外树立形象、对内凝聚人心。城市发展的加速度,也催促着我们要从细微处入手,下足绣花功夫,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、保存商埠文脉统一起来,持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活化,使城市的文脉和精神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动力源泉,让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。